江苏省淮安中学,前身为 1904 年清末丽正书院创办的淮安府中学堂,历经百余年发展,2002 年正式定名。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、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,学校占地 326 亩,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,师资团队汇聚特级教师、硕士研究生等优质教育资源,培养出汪曾祺、季镇淮等众多杰出人才。
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,学校传统的纸质作业批改模式,逐渐难以满足教学提质增效的需求。为突破教学瓶颈,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,淮安中学在充分调研后,引入中天易教答题系统,开启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。
(一)人工批改:高强度作业批改负担
在日常教学中,淮安中学每日都会开展小测作业,而所有纸质试卷均需教师人工批改。教师日均需花费 2 - 3 小时,逐份批阅、手动计分。连续数小时的伏案工作,不仅导致颈椎酸痛、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,更因疲劳作业,时常出现漏判、误判的情况。曾有教师坦言:“批改完一摞试卷,眼睛都花了,还得反复核对答案,生怕出现错误。”
(二)反馈滞后:错失教学黄金时机
人工批改周期漫长,从作业布置到批改完成,往往需要 1 - 2 天时间。当教师拿到批改结果时,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已不再清晰。高一某学科教师表示:“等改完作业,学生对知识点的新鲜感早已消退,讲解错题时,学生的注意力和接受度明显下降。” 教学反馈的延迟,使得后续教学计划难以精准匹配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(三)资源失衡:因材施教难以落实
繁重的批改任务,让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。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只能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标准,无法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,也难以满足学优生的能力拓展需求。一位班主任提到:“想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,但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都不够用,更别说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问题了。”
(四)数据困境:学情分析效率低下
传统模式下,学生作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全靠手动完成。教师需将学生的答题情况逐一录入表格,再绘制图表进行分析,不仅耗时耗力,还容易出现数据偏差。这种低效的学情分析方式,使得教师无法快速、准确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,教学决策只能依赖经验判断,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。
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难题,淮安中学引入中天易教答题系统,构建全新的数字化教学模式。具体实施过程如下:教师每日将小测内容告知课代表,课代表使用中天易教答题系统,3 分钟内即可完成组卷并设置答题卡。学生答题结束后,教师通过手机端设定正确答案,系统自动实时收集答题进度与结果,自动生成详细的学情分析报表。
这一流程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阅卷负担,据统计,使用该系统后,教师阅卷工作量减少至少 60%,备课时间大幅节省,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学生个性化辅导中。
对比维度 |
使用前 |
使用后 |
单次作业批改耗时 |
120 - 180 分钟 |
3秒内 |
学情反馈周期 |
1 - 2 天 |
即时反馈 |
教师日均投入作业批改时间 |
2 - 3 小时 |
0.5 小时 |
知识点掌握分析颗粒度 |
班级整体 |
精确到每位学生、每道题 |
教学计划调整依据 |
经验判断 |
多维数据分析报表 |
使用中天易教答题系统后,即时反馈的特性让教师能在课堂结束时,迅速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。例如,在数学函数章节的小测中,系统秒级生成的报表显示,班级有 35% 的学生对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解存在困惑,教师可立即调整后续教学计划,增加针对性例题讲解。精确到每位学生、每道题的分析颗粒度,使教师能精准定位学习困难学生。英语教师通过系统发现,某学生在完形填空的上下文逻辑推理题上错误率高达 80%,随即为其制定专项训练计划,经过一个月的练习,该生此类题型正确率提升至 65%。
基于多维数据分析报表,教师得以开展分层教学。以英语学科为例,根据系统数据,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基础巩固、能力提升、拓展创新三个层级,设计差异化作业与课堂练习。一个学期后,基础层学生平均分提高 12 分,能力层学生在难题解答上的正确率提升 20%,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,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。此外,系统生成的学生做题走势曲线,能直观呈现学生阶段性学习状态。教师通过观察曲线,发现某学生连续两周作业错误率上升,及时与学生沟通,并加强个性化辅导。
中天易教答题系统的引入,成功帮助淮安中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效率与精准度问题,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升级。如果您的学校或教培机构也面临作业批改效率低、学情反馈不及时、教学缺乏针对性等困扰,欢迎点击在线咨询,了解中天易教答题系统如何助力您优化教学流程,提升教学质量,开启高效教学新体验。